Jul 27, 2007

[tea] Oolong - 台灣高山茶

高山茶主要品種
(一) 青心烏龍 Chin-Shin-Oolong
(二) 青心大冇 Chin-Shin-Dapang
(三) 臺茶12號 TTES No.12 金萱
(四) 臺茶13號 TTES No.12 翠玉



台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在全島約36,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內,超越100公尺等高線區域的面積約佔68.7﹪,500公尺等高線以上的山區面積約佔45.2﹪,可生產高山茶的地點極多。所謂高山茶,基本上指的是海拔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產製的茶葉,也有業者以海拔800-1400公尺為標準,目前台灣現有茶樹種植高度是海拔2600公尺。高山茶同時也可以泛指產製於高山,或少數產區不足1000公尺,但位居高地河谷,且富有高山氣的優質茶葉。

台灣高山分佈極廣,生產高山茶的地區亦多,不過仍以嘉義縣與南投縣境內海拔1,000~1,400公尺的新興茶區為主。其中以阿里山茶、杉林溪茶、梨山茶、玉山茶為代表。

高山茶名稱的來源,據說是來自梨山的陳金池,他在梨山經營水梨果園,以往每年供應蔣中正總統。閒暇之餘,由凍頂引進茶苗在海拔2500公尺山區種茶製茶。製出的茶,初期出售不知如何命名,因其茶苗品種不同,但都種於高山,於是冠以「高山茶」之名。之後漸被廣泛用在高海拔或1000公尺以上山區製出來的茶(參:茶人六載話茶,黃正敏,1998,ISBN 9579726132)

高山出產的茶葉天生便擁有下列兩項優勢。一、是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二、是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趨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等的優點。

目前台灣生產的高山茶品種,以烏龍茶及金萱茶為大宗。為有別於平地茶,或方便行銷,本地的茶商通常會在茶種二字前,冠上「高山」,以示區隔,如「高山烏龍茶」或「高山金萱茶」等,但是如果僅稱「高山茶」,則幾乎都是專指用青心烏龍茶種所製的茶。

烏龍茶是台灣最早製造的茶,可說是台灣茶的始祖,也是台灣在世界上名聲最為響亮的茶。在中國依茶的發酵程度及茶湯的顏色而分成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及黑茶六大類,俗稱的烏龍茶就是青茶。

歐美國家依發酵度來分,不發酵的叫綠茶,全發酵的叫紅茶,而介於中間半發酵的,都視為烏龍茶。但不論東西各國,對烏龍茶的說法,應該是指依某種做法製成的半發酵的茶,並不指特定的茶葉品種。但是在台灣,本地人所稱的「烏龍茶」,除了它是半發酵的茶之外,還必須用烏龍的品種所做出來的茶,才叫做烏龍茶。較有名氣的茶,則會加上地方名字,如大眾所熟悉的「凍頂烏龍茶」及「玉山烏龍茶」。在台灣所種植的茶類中,大部分都是烏龍的品種,高級茗茶更是如此。因而久而久之,「烏龍茶」這個專有名詞,便由「烏龍品種的茶」所取代。

另外,根據台灣茶葉主管單位對台灣茶的介紹,是依照茶製作方法分為包種茶及烏龍茶二大類,而烏龍茶指的就是重發酵的白毫烏龍。但是現在「烏龍茶」這個名字在台灣代表的意思很多,不像中國區分的那麼嚴謹。隨著兩岸的分裂及台灣在製茶技術的進步,逐漸地與中國大不相同,甚至還有很多新的品種產生。再加上近年來台灣有很多新興的產茶區,為了推廣自己當地的茶,有很多地方也會用自己的方法來命名。所以同樣是烏龍茶,其命名的方法就更多樣化了。

因此若以台灣人的觀念來說,說起烏龍茶,一定是指用烏龍的品種所做的茶。發酵度在15%~25%,形狀是半球型或球型,茶湯為金黃色或淺褐色,香味略帶桂花香或淡蜜香,口感醇厚,回甘度佳的茶品。

產地

* 嘉義縣
嘉義縣是當前臺灣生產高山茶的重要產區,種植的區域,以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及阿里山鄉等四個山區鄉鎮為主。
梅山鄉百分之九十屬於山區,茶園主要分佈於梅山鄉山區之太平、龍眼(龍眼林尾)、店仔、樟樹湖、碧湖、太興、瑞裡、瑞峰、太和及太興等村落,目前茶園面積總數約10,000公頃,海拔介於900~1,400公尺之間。梅山鄉龍眼村(海拔約1,200公尺)更是台灣高山茶的濫觴。而此地種植的茶樹,以青心烏龍為主。
竹崎鄉、番路鄉及阿里山鄉,產茶的村莊大多位於阿里山公路旁,如龍美(瀨頭)、隙頂、巃頭、光華、石桌、十字路、達邦、裡佳及豐山等山地部落。而這些村落所產製的茶品,對外通稱阿里山茶,不過也有名為阿里山珠露茶或阿里山玉露茶的茶品出現。尤以阿里山珠露茶最享有盛名,可謂是竹崎鄉民的「綠金」,而此茶產於竹崎鄉石桌茶區,茶園種植面積約為400公頃,分佈於海拔約1,200~1,400公尺左右的高度,種植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由於製成的茶葉,香氣濃郁,滋味甘醇,廣受飲茶人士喜愛。

* 南投縣
南投縣四面環山,境內多丘陵地,主要生產高山茶的鄉鎮,以竹山鎮、仁愛鄉、水裡鄉、信義鄉等四個鄉鎮為主。
竹山鎮是1980年代開始,首先從照鏡山地區大量種植茶樹,目前該鎮茶園分佈的據點有照鏡山、後埔、社寮、瑞竹、大鞍、軟鞍、流滕坪、山坪頂、杉林溪、延平、延山、羊頭彎和龍鳳峽等處。至於該鄉生產高山茶的地區,以杉林溪與大鞍山區為主,尤以「杉林溪茶」的名氣最大。
仁愛鄉茶葉經濟栽培由天仁企業率先引進,並以霧社、高峰等地區開始推廣,迄今栽培面積已達800餘公頃,年產680餘公噸,躍身為南投縣第四大產茶區。從霧社至清境農場,到處可見茶行、製茶廠及民宿,此地的茶園,由於位居中央山脈的深處,終年氣溫低,溫差大,而讓高山的茶菁保持極佳的品質。因地廣人稀,此地茶葉產區極為分散,所以對外大多以「高山茶」稱之,但是仍有為數眾多的名茶出現,例如天霧茶(霧社)、天盧茶(廬山)、宿霧茶(清境農場茶園)、碧綠溪茶、霧敦茶(紅香)、東眼山茶(北東眼山)等茶品。至於仁愛鄉產茶村落,則有良久、武界、大同山、北東眼山、奧萬大、紅香、平境、霧社、春陽、廬山、翠峰、翠巒和清境等地,且以青心烏龍及金萱的茶種為主。
水裡鄉於1980年代開始興起種植高山茶,目前產茶村落集中於郡坑、新山與上安等三村。而此地所生產的茶葉,以「玉山茶」和「勝峰茶」的茶品最為著名。
信義鄉與水裡鄉相同,是從1980年代左右,才開始闢墾茶園,所以也屬於新興的高山茶區。而當地種植茶園的地區,包含三十甲、羅娜、同富、神木、沙裡仙和塔塔加等地,並以「玉山高山茶」稱之,對外販售。另外也有命名為「沙裡仙茶」與「塔塔加茶」的茶品。

* 其它縣市
臺中縣和平鄉的福壽山農場與梨山及位於花蓮縣境內的大禹嶺等地,都是全臺海拔最高的茶區,所產高山茶品質極佳。

資料來源
wikipedia 台灣高山茶
唐泉茗茶 台灣高山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