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17, 2007

[friends] 小東的台北隨筆

小東是我在台北的舊同事,很認真看電影的大男孩。他的台北隨筆很好看呦!...真是沒營養的推薦詞...

小東這個名字是同事取的,因為他說小東長得很像陳小東呢,帥喔。
是這樣的,我也常忘了去看小東的blog,他會機機叫說"妳都沒來看喔"!
這些都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小東寫電影,很naive。

naive,純真,天真...在某些時候被認為是幼稚..嫩..之類的
但是naive reading,我私自稱之為"純然閱讀",對我們這些在台灣念書長大的人來說其實不容易。
小時候只要堆出漂亮的形容詞,寫得像大人一樣,老師就嘖嘖稱奇。
大一點就永遠都在接受隱喻、諷刺、對照、時代、結構、形式、流派的抽象定義。我是說接受呦,至少在我讀書的時候,大部份的狀況是接受,而非自主性的發現。老師先告訴你,今天要講的是xxx流派,然後丟給你一些文章,挑出裡面的某些重點,這就是xxx流派的特色。"我"被既定的閱聽方式所桎梏,書評樂評影評引用的流派"我"大多不瞭,卻可以朗朗上口,長篇大作。

當我看到姐姐的小朋友(11歲)一本一本的小說讀過去,作業大部份都是討論故事的內容,再以內容來引導孩子發現時代背景或形式結構,循序漸進,小孩寫出了紮實的心得;老師要他們感受色彩、聲音、自然、動物,從畫圖和單詞組成了詩,有聲律和影像的詩。我很驚訝,因為即使在我讀英文系的時代,也未曾受到這樣的啟發。小時候所接受的學習方式讓我出國後讀書遇到很大的瓶頸。

說了這麼多,我要說的是我覺得小東寫電影,很naive,哈。
純然的看電影,用純然的態度和文字寫出來,真好。

Note:最近對naive reading有很多感慨主要是因為整裡搬家的東西時發現了一篇師大教授 Frank W. Stevenson
寫的 Naive Reading: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Texts,這篇文章並沒有收錄在他的發表文獻裡面,我手上有的影印本是以前老師印給我們看的,但完全沒有討論這篇文章的跡象(又或者是我翹課翹翻天了)。重讀之後發現多年來的悶其實有人早就解過啦,有機會再打出來吧。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我只是隨心寫寫,有什麼寫什麼,沒什麼脈絡啦!

不過好像只有1/10寫到台北˙隨筆-其他的都沒相干,是拿來「破題」的嗎?!哈

FD said...

言簡意賅~禮輕情重~盡在不言~更何況我還說你帥呢~~我說過別人帥嗎~~

taipeitale said...

ㄜ~你離開太久了!我不記得了!

哈哈~

FD said...

有啦~我也覺得楊宗緯很帥呀~尤其是他的腹肌比你帥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