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4, 2007

[health] 轉載-防癌長鏈-4

防癌四部曲的意義
梅襄陽醫師88.6.25

壹、『一九八八年,英屬哥倫比亞、維多利亞大學的哈洛德佛期特(HaroldFoster)教授,重新審查二百件癌症患者癌細胞突減的情形,發現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在突然好轉的現象發生之前曾改變飲食習慣。他們的改變通常包括吃全素,不吃白麵、糖以及過度加工過的食物。同時有許多人以維他命、礦物質等來做食物的補充,並飲用藥草茶。這項訊息告訴我們『改變生活型態,不吃什麼,不僅在預防癌症有用,在癌症患者上也有其功效。(另請參照愛、醫藥、奇蹟P172)


貳、在新世紀飲食一書171頁的圖,讓我們了解蛋白質神話的繆誤。根據公正專家的意見我們所需的蛋白質只佔身體卡洛里消耗量2.5%~8%,換算成1公斤的體重只需要0.5~0.8公克的優質蛋白質。人類母乳堻J白質的含量只佔5%,牛奶則足足超過兩倍達15%;羊乳為17%。若小兒吃了過多蛋白質,就易產生鼻涕、痰等黏液;若黏液排不出則產生淋巴系統堵塞、造成過敏症。而成人腫瘤形成的兩大因素,一為壓力點、二則為高蛋白,隨著防癌長鏈的形成,這些真相已為愈來愈多人的明白。故在『中醫治癌八法』72頁;孫大夫起元之治療腫瘤患者皆囑其患者實行基本素食,即四低一高的飲食(低蛋白、低油脂、低糖、低鹽、高纖維)而為療癒打下基礎。

參、腫瘤產生的時間性和蛀牙很像。小孩天天吃糖果、餅干、碳酸飲料,不知好好清潔,半年一年後牙蛀了,家長都不覺得意外。那麼『肉、蛋、乳製品』大吃大喝4年到20年得了些腫瘤,站在防癌的立場也屬意料之中的事,所以請大家注意身體的徵兆,到了第二階段不平衡就快點調整,可以免受許多痛苦。中醫有所謂『怪病多痰』;偏偏許多的現代人咳嗽都是乾咳,連痰都排不出來,切莫疏忽,這可是個警訊,排黏液的管道被堵住了。所以正確的醫理和醫道是合於自然之道,大家應該下點功夫來學習,就能體悟『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痊癒之鑰在自己』。

肆、既然身體因『脂肪』、『黏液』、『毒素』、『壓力』堆積干擾而產生病狀,要好也非難事,『去其害病者也』。除了吃對東西以外,還要了解身體本身充滿智慧,除非我們心慌意亂,瞎搞一通將智慧系統搞亂,亂象才會不斷增加,否則請諸君好好地休息,身體的康復力啟動後,智慧系統自然會去控制亂象,這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是『生命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一個不同點。在邁向健康之路的同時,提醒大家要『坦然接受排毒』,因為排毒徹底才能恢復健康。相關資料請參考『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及『不生病的真法』。

伍、結語二千五百年前於希臘時代,醫學就分為兩派Asklepios和Hygeia,現代醫者只知其一,難免以管窺天,以致連自己家人的健康都照顧不了。殊不知醫學史有這樣一段記載:巴斯德(LauisPasteur)與伯納德(ClaudeBernard)是十九世紀生物學界的兩位大師;他倆一生都爭論著在疾病究竟那個因素最重要-是『土壤』,亦即人的身體?或是細菌?巴斯德在臨死時,終於承認伯納德是正確的,他宣稱:『土壤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能了解真相就會害了別人也會害了自己家人,如今醫界堹u正像姜淑惠醫師這樣貫通醫道的醫家隱而不顯,實非大眾之福。故請大家支持防癌長鏈、莫等待、莫依賴。請將講座所建議書籍仔細閱讀,只要能知行合一,相信必能達到人人袪病延年的理想境界。

小記-在中國的周禮「食醫」排在「瘍醫」-外科、「疾醫」-內科之前。至於脈學之祖-扁鵲,那又是另外一段有趣的故事了。

醫者的告白
梅襄陽醫師
台大醫院牙醫系畢業(民國七十三年)
德國FRIATEC植牙授症講師
德國人類智慧醫院研究員
台北知行學會會長(民國八十五年)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講師

-我的奮鬥
三十三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歲月,我卻在國泰醫院檢查出肝臟有三公分的腫瘤,斷層掃瞄時發現肝臟已一片模糊——十分嚴重的脂肪肝(GOT124/GPT220);除了肝臟的問題,腎臟部位時而抽痛,小便呈赤色,胖到八十公斤;另外,嚴重的痛風在右腳大拇指上隆起了個大大的痛風石,侵犯到右膝關節,必須拄著拐杖行走,睡覺、上廁所都很難受。
我震驚於自己正值壯年,這些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於是重新檢驗自己的生活習慣,以及醫學院的所學,了解到是身體體質嚴重不平衡的現象所致,經過不斷地收集資料、思索問題的根源,六年來,陸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漸漸的,肝臟變好了,體質不平衡的現象也調整到正常,看起來年輕了許多,最讓人高興的是,這些過程也幫助了一些朋友重新獲得健康。
一般而言,身體在三十五歲開始老化,感嘆周圍的社會菁英忙於事業,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健康,直到問題發現,個人及家庭都將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今衛生署公布癌症人口大增,年齡下降,在好友的勸說下,我覺得有責任將防癌之道的真相公布,也才不辜負一位醫者的良知良能。
美國的特里.希塔尼醫師(Dr.TerryT.Shintani)在所著的《防癌之道》中清楚地告訴我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癌症可以預防」,只要我們能夠覺醒並立刻改變飲食結構,重視他提醒的「少吃紅肉,少吃蛋,少吃乳製品」的正面意義與價值(牛奶會給小孩帶來過敏體質,使大人流失鈣)。姜淑惠醫師說的好,「脂肪、黏液(黏多糖蛋白即過多的蛋白質)、毒素、壓力是干擾身體平衡的四大因素」;亨利.畢勒醫生(HenryG.BielerM.D.)所著《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中提到,「身體有兩個過濾系統——肝和腎,脂肪或脂溶性毒素應該在肝臟過濾,但是,太多的脂溶性毒素在肝臟過濾不了就進入血液,身體是有智慧的,不願意讓這些毒素干擾腎臟,就讓皮膚做出替代性排除,所以臉上長得花花的是一種徵兆,假使不注意,干擾到毛囊,就容易掉髮(女性有月經,一個月可排一次毒,故禿頭較少,但停經後,仍大魚大肉地吃,毒素就容易干擾而產生許多症狀),干擾關節,就出現關節炎,再嚴重的就可能干擾內分泌系統,如干擾胰島素,就出現糖尿病」。光是油脂由淺入深就會產生各種部位的毛病,現代人常在不知不覺中吃入人造奶油(精製過的植物油)的食品,我深深覺醒到健康要從吃開始。
至於黏液的問題更大,中國人有句話說「怪病多痰」,蛋白質就是原凶,小孩鼻子過敏、鼻塞的肇因就是吃太多的蛋白質。由於蛋白質過多,身體無法利用就要排掉,而且是以黏液的形式從淋巴系統的終端排出,扁桃腺與呼吸系統的黏膜常出現這些現象時,就代表吃了太多蛋白質。許多家長不明白這是種排毒現象,三番兩次用藥來抑制症狀,淋巴系統被黏液堵塞得愈來愈嚴重,導致最後免疫系統能力減弱,毒素往內跑,跑到腦脊髓液裡就成了無菌性腦膜炎,這就是腸病毒患兒死亡的真相。

坐而言也要起而行
當我們從子女轉變為父母的角色,就是該接下維護社會正義和保護環境的棒子之時。每當有人驚訝於我的演講內容與道德勇氣時,我總會很誠心地說:「希望不要讓錯誤的認知和觀念再傷害到下一代。」這是我的心聲與使命感,誠如雷久南博士所說:「假若幾十億的中國人都學著大吃大喝,爭著開大車,那麼地球的災難就無法避免,事實上要避免這個災難,中國人真的有舉足輕重的分量,唯有覺醒與簡樸生活,才能做出個好榜樣,這件事也不難,從正確認知開始。」
光是從自己的知行合一做起,就足以讓我體會到生活的改變和飲食上的調整能夠讓許多疾病不藥而癒,身體改善之外,心靈更常處於平靜、喜悅的境界,也愈發地洞察到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錯誤都是由於不能認清事實、面對真相所致,於是發心將美國傳奇人物之一的約翰.羅彬斯(JohnRobbins)的《新世紀飲食》加以發揚,並將理論和經驗歸納成防癌四部曲——一、改變生活形態,以「不」吃什麼為主;二、吃對東西,吃四低一高的飲食(低蛋白、低油脂、低糖、低鹽、高纖維);三、了解生命的意義,啟動康復力;四、邁向健康之路,坦然接受排毒。「癌」不難預防,只要我們體認「病從口入」,再檢視我們的飲食習慣,打破醫學的迷思和神話,讓我們共同覺醒,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會傷害到下一代,改變要從知識開始。
若想得到進一步的資訊,可參考《健康之道》姜淑惠醫師著、《防癌之道五十二則》業強出版、《新世紀飲食》約翰.羅彬斯著琉璃光出版、《食物是最好的醫藥》遠流出版、《還我健康》約翰.羅彬斯著琉璃光出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