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得哪滿園的花兒醉
風兒你要輕輕的吹
莫要吹落了我的紅薔薇
春天的花是顆小蓓蕾
夏季裡豔紅得更嬌美
秋天那花瓣兒處處飛
冬季的心碎是為了誰
風兒你在輕輕的吹
吹得哪滿園的花兒醉
風兒你要輕輕的吹
莫要吹落了我的紅薔薇

5歲的陽光灑落在客廳裡,可能是哥哥或姐姐在放著《I've Never been to Me》,大表姐來睡的那晚,廚房的螃蟹跑出來了。
哥哥18歲,牆上貼著陳秋霞的海報,姐姐17歲,書桌上壓著劉藍溪的照片。媽媽帶我們去看電影《彩霞滿天》,男女主角要玩親親的時候,姐姐和哥哥把我的眼睛摀住,我只看到房間的窗簾落了下來。同齡的人應該很少人和我一樣,所有瓊瑤電影都是在電影裡看的...
小小的我完全不懂他們的青春,但每一首歌每一部電影都刻在我的腦袋裡。每一首陳秋霞的歌我都會唱,從《偶然》,《第二道彩虹》到《老船長》。比起同齡的小孩,我的小靈魂早早就青春了。而直到我的青春期,紅孩兒小虎隊和蘇慧倫都引不起我的興趣,青春的靈魂急迫尋找著舊時的陽光,我聽羅大佑、我為薛岳的死不能成眠,我追尋著紅螞蟻、羅紘武、黃大煒,我甚至開始覺得羅大佑後來的《皇后大道東》、《戀曲1990》、《神話》一點都無法滿足我。
2004年搬回台灣的時候,把所有的cd家當都搬回去,每個人都以為我要在台灣住一輩子了,然後2007年又把家當都搬回溫哥華。我的中文cd被封在箱底,因為幾乎很少聽了,直到最近全家在星光熱,又把舊cd翻了出來。
其實我收藏的羅大佑只有兩張精選輯,【閃亮的日子】和【告別的年代】,應該是16歲17歲左右買的,因為我愛的歌都在這裡面了,只差沒有《童年》,這首10歲的我聽了都掉淚的聖歌。但當然我收藏了張艾嘉的《童年》。
上次看到星光大道袁惟仁要小美(?)唱《是否》,他自己唱《愛的箴言》,啊這不正是我小時候腦袋想的事嗎,這兩首歌好配喔,所以我又把羅大佑翻出來,放給老公聽,老公小我4歲,可是他的青春好像和我完全搭不上線,我小時候就老了。一直都是這樣和同齡的朋友搭不上線,因為我小時候就老了,老了又一直小著,所以我的朋友,都是一樣的,一輩子的朋友。
今天忽然想起,小時候聽到《風兒你在輕輕的吹》應該不是羅大佑唱的,我覺得是一個女生唱的,但又感覺應該不是張艾嘉...《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小時候是先聽到張學友唱的,才又去找羅大佑唱的..(真是非常有閒的孩子呀)
剛才反覆聽了《光陰的故事》,34歲的我,好像總算聽懂了。上次聽的時候,聽懂的部份大概是到"初次流淚的青春",這次大概有聽懂到最後"初次回首的青春",這就是長大吧。我也發現為什麼一直迷戀早期的羅式民歌,因為羅大佑早期的作品充滿了馬戲團的圓圈圈調調,許多是3拍子或是8/6拍子,加上手風琴和口琴、鈴鼓,難怪會深深印在小孩的心裡。
3 comments:
你真的是老靈魂耶
是呀~
你真是同好啊!!!!!!!!
有機會來我的BLOG晃晃喔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sony
我也算是老靈魂吧 哈哈哈
Post a Comment